科技工作者之家
科技工作者之家APP是專注科技人才,知識分享與人才交流的服務平臺。
科技工作者之家 09月29日
農作物病蟲害是制約農業生產的重要因素,事關糧食安全。抗病蛋白作為最大的植物免疫受體家族可感知病原菌的存在,迅速啟動免疫應答和抗病過程,是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保障。抗病蛋白如何激發免疫和抗病的分子機制研究是植物領域的重要科學問題。此前研究揭示擬南芥ZAR1抗病小體形成可通透鈣離子的離子通道,通過鈣信號來激發植物免疫應答(DOI:10.1016/j.cell.2021.05.003)。然而,抗病小體在不同植物是否具有保守的共性機制尚不清楚。
清華大學/德國科隆大學柴繼杰研究組、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Paul Schulze-Lefert研究組與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陳宇航研究組,通過結構生物學,植物遺傳學和電生理學等多學科交叉合作,闡明了小麥Sr35抗病小體的結構和分子機制。該研究首次揭示小麥抗病受體蛋白Sr35可被小麥桿銹病病原菌的效應因子AvrSr35所識別而激活,并進一步寡聚化形成抗病小體。該研究利用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Sr35抗病小體的五聚化結構,結合細胞生物學和電生理學等手段進一步闡明了Sr35抗病受體蛋白配體識別及活化的分子機制。
研究表明,該Sr35抗病小體與之前研究的ZAR1抗病小體在三維結構和離子通道活性具有保守的共性機制,通過形成鈣離子通道來激發免疫和抗病過程。該工作為CNL類抗病蛋白的跨物種改造及利用奠定了理論基礎,并在農業生產上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此外,科研人員基于結構研究對感病作物的非功能同源蛋白進行精準改造獲得抗病功能,這為抗病農作物精準設計提供新思路。
9月26日,相關研究成果以A wheat resistosome defines common principles of immune receptor channels為題,發表在《自然》(Nature,DOI:10.1038/s41586-022-05231-w)上。研究工作得到中科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和科技部等的支持。
小麥抗病小體Sr35離子通道的分子機制研究。A、小麥抗病蛋白Sr35識別小稈銹病病原菌效應蛋白AvrSr35,激活形成Sr35抗病小體;B、通過非洲爪蟾卵母細胞的雙電極電壓鉗電生理學研究揭示Sr35抗病小體可形成通透鈣離子的離子通道,進而激發免疫和抗病過程;C、基于結構研究的抗病農作物精準設計。
來源:中國科學院
原文鏈接:http://www.cas.cn/syky/202209/t20220929_4849272.shtml
版權聲明:除非特別注明,本站所載內容來源于互聯網、微信公眾號等公開渠道,不代表本站觀點,僅供參考、交流、公益傳播之目的。轉載的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電話:(010)86409582
郵箱:kejie@scimall.org.cn
蛋白基納米結構可控組裝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植物抗病小體研究獲進展
李祥/阮永怡/黃永瀚合作揭示組蛋白戊二酰化對核小體動態結構的影響
基于結構設計的針對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的抗病毒藥物
為何盧浮宮博物館地下有臺粒子加速器?
遺傳發育所等《Cell》發表植物抗病小體研究新進展
變性珠蛋白小體
變性珠蛋白小體
總結植物抗病蛋白TIR結構域的NAD+切割活性及相關信號通路的機制
人體細胞內存在“鐵路”系統,能自動優化結構???